《隆中对》战略归纳起来就3个内容:手机股票配资开户
1、谁是我们的敌人(曹操),谁是我们的盟友(孙权),解决敌我的问题。
2、刘表守不住荆州,刘璋暗弱,应该夺取荆益二州,解决根据地的问题。
3、等到天下有变,从荆州、益州两路北伐,解决如何统一天下的问题。
这个战略是为刘备量身定做的,在此之前,刘备不知道他的敌人是谁,他的朋友是谁。
刘备投靠过公孙瓒、陶谦、吕布、曹操、袁绍、刘表,他的投靠没有明显的政治目的,只知道投靠的对象不行了,就换一个新的,没有政治意图,一辈子就是颠沛流离。
隆中对
刘备曾经短暂地拥有过徐州这个根据地,但是很快就丢失了,关于刘备丢徐州的原因有很多,但很重要一个原因,就是刘备没有解决徐州内部矛盾,张飞与曹豹闹矛盾,曹豹部将引吕布入城。
即使没有吕布,这些二五仔也会在刘备不顺的时候投靠别的人势力。
打天下没有根据地,就是无根之水,连政权都不是,只能称为流寇,根据地是创业的第一步,诸葛亮为刘备解决这个问题。
刘备虽然没有明说,但他的理想确实是统一天下,还于旧都,连前面两个问题都没有解决,刘备拿什么统一天下,恐怕想也不敢多想吧。
《隆中对》战略是当时针对刘备的最好战略,没有之一,放在整个三国之中,也算是顶级战略水平,除了第三个目标没达到之外,其它两个目标都达到了。
统一天下这个目标,诸葛亮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这是最高战略,总不能说做个割据政权吧,哪怕心知肚知。
诸葛亮给刘备规划隆中对战略的时候,刘备只是寄居荆州刘表的雇佣军头目,为刘表守北境。同样干过这事的还有张绣,投降曹操去了。
诸葛亮与刘备
当时的刘备没有自己的根据地,手下将领也只有关羽、张飞、赵云等少得可怜的几个,靠刘表发薪水才能勉强生存,这样的势力有几个人认为能成功?
虽然曹操认为刘备是英雄,袁绍、刘表待刘备如上宾,但没有人认为刘备将来能三分天下有其一,就连程昱、郭嘉劝曹操杀刘备的理由也是刘备是英雄,而不是说刘备将来能成事。
不是英雄就一定能成事的,英雄没有用武之地就成不了事。
这种战略眼光有几个人具备的,可以说除了诸葛亮之外,没有一个人具备。
当时势力比刘备强的,诸葛亮统统没有选择,而是选择刘备这个他看起来是潜力股的人,最神奇的是:诸葛亮通过自己的努力将刘备推到了战略中的那个位置。
很多人不理解诸葛亮为刘备建立政权做了什么事?
可以这么说,诸葛亮帮助刘备集团从流寇脱胎换骨变成了正规的政权,而赤壁之战则是突破口。
曹操南下,刘备集团本是想到江陵抵抗曹操的,但长坂一败,刘备只能逃往夏口,诸葛亮向刘备提出与孙权联盟,这是第一步。
诸葛亮为刘备建立了政权
孙刘联盟的形成主要是鲁肃和诸葛亮促成的,诸葛亮出使东吴,不卑不亢,说服了孙权同意联盟,鲁肃与周瑜也说服了孙权,这不是无关联的,而是有关系的。
刘备作为败军之将,与孙权的联盟是整个集团生存的关键,如果孙权还是敌人,刘备根本就没有生存之地,这是政治问题,是诸葛亮解决的。
其次,赤壁之战后,周瑜攻打南郡,刘备则趁机南下攻取荆南四郡。既然刘备的战略是诸葛亮规划的,我只能把这个战略算到诸葛亮头上,刘备拿下四郡之后,有了自己的根据地。
不是说拿下了地盘就一定能成功建立政权,而是需要收服人心,建立基层组织,建立徭役与纳税制度,一系列政治制度的建立,都是诸葛亮完成,刘备在拿下四郡后,就任命诸葛亮为军师中郎将,让他督领零陵、桂阳、长沙三郡,征调当地的赋税,以充作军饷。
之后,刘备与孙权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交易,刘备又得到南郡,荆州七郡,刘备独得五郡,算得上是赤壁之战最大的受益者,其中少不了诸葛亮的协助。
赤壁之战后,三分荆州
军事是政治的延续,光会打仗没用,还得会政治,项羽军事那么厉害,一样干不过刘邦,就因为刘邦政治能力远强于军事能力。
换句话说,刘备没有诸葛亮,是搞不定荆州五郡的,还会像徐州一样内部矛盾重重,有诸葛亮就不一样了,诸葛亮在荆州及襄阳一带生活多年,编织了巨大的人际关系网,荆州士族、豪强很多都是亲戚,诸葛亮利用这个关系收服人心,建立政治制度,这是刘备做不到的,也只有诸葛亮能做。
刘备拿下益州后,又是诸葛亮坐镇成都,建立了基层政权组织,收服了人心,别以为军事占领就是你的地盘了,刘璋占了益州那么多年,内部经常发生叛乱,诸葛亮主政的益州,除了刘备去世后发生过一次之外,再也没有发生过内乱,这是能力。
对隆中对战略诟病最大的应该是天下有变时,从荆州和益州两路北伐,很多人认为这个战略错误,其实在当时来说,没有更好的战略了。
不从两路北伐,那就只能一路北伐了,一路北伐从哪里走?
北伐
走益州、汉中北伐吗?
就是当年刘邦走的那条路,但现在情况完全不同了,当年刘邦北上时,北方是很多不同诸侯国,彼此之间各怀鬼胎,诸葛亮北伐时,北方是统一的政权,而且皇帝英明,贤臣很多,不是亡国之相。
实力对比就摆在那里,蜀汉与曹魏相差很大,一路北伐,曹魏就一路防守,很难达到目的,但凡上了规模的战役,从来就没有一路出击的例子。
比如说魏灭蜀之战,魏军就是三路出击,走三条不同的路,进入汉中后,钟会被阻剑阁,邓艾则另走一路。晋灭吴之战,晋军都兵分六路,每一路都有自己的战略目标。
历史上的灭国之战,都是要分兵的,不分兵是达不到灭国目的。
分兵没有错,错的是隆中对没有实现统一天下的目的,就算你不分兵北伐,一样统一不了天下,这跟分兵没有关系,是天下形势的问题。
分兵没有错
错的是关羽大意失荆州,关羽北伐襄樊,不是在执行隆中对战略,而是为了缓解汉中之战的军事压力,发起的战争,但关羽扩大了战争,导致了失败。
如果刘备能在拿下汉中之后,让诸葛亮掌控全局,关羽不会大意失荆州,刘备也不会在夷陵大败,隆中对成功的可能性将会更大。
从今天的角度来看隆中对战略,这也是当时最顶级、最正确的战略,没有之一。
泓川证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