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布辕门射戟和太史慈一箭把敌将之手钉在城楼横梁上配资行业第一门户,这两件事分别见于《三国志》卷七和卷四十九,而黄忠箭射关羽盔缨,就纯属《三国演义》虚构了。
在《三国志》中,黄忠在荆州时还真没有资格跟关羽交手,刘备取长沙兵不血刃,韩玄也没有被魏延斩杀:“先主表琦为荆州刺史,又南征四郡。武陵太守金旋、长沙太守韩玄、桂阳太守赵范、零陵太守刘度皆降。黄忠字汉升,南阳人也。荆州牧刘表以为中郎将,与表从子磐共守长沙攸县。及曹公克荆州,假行裨将军,仍就故任,统属长沙守韩玄。先主南定诸郡,忠遂委质,随从入蜀。”
黄忠箭术如何,在正史中并无记载,他跟关羽“互饶性命”更是无稽之谈:如果关羽在长沙城外就与黄忠惺惺相惜,后来又怎么会说羞于与之为伍?
在《三国演义》中,关羽那番话说得很难听:“翼德吾弟也;孟起世代名家;子龙久随吾兄,即吾弟也:位与吾相并,可也。黄忠何等人,敢与吾同列?大丈夫终不与老卒为伍!”
关羽对张飞、马超、赵云称字,而对黄忠直呼其名,这就不是一般的藐视,甚至还有些痛恨的意思了。
即使仅以《三国演义》为依据,我们也能找到关羽对黄忠鄙视甚至仇视的原因:黄忠之所以能受封后将军并位列五虎大将,就是因为在定军山用诡计斩杀了,而夏侯渊是关羽“三弟妹”的亲伯父——关羽跟张飞情同手足,张飞不好公然对黄忠表示不满,但关羽身为“二哥”,不能不站出来说话。
夏侯渊确实是被黄忠所杀,但正史中的黄忠绝没有参加伐吴之战“替关羽报仇”,而是受封后将军、关内侯第二年就死了,关内侯的爵位也没人继承:“赐爵关内侯。明年卒,追谥刚侯。子叙,早没,无后。”
我们当然不能说黄忠死得蹊跷,而只能说他刚受封就辞世是巧合,但吕布辕门射戟一箭正中画戟小支,那可不是瞎蒙,而是《三国志》记载的:“布谓灵等曰:‘玄德,布弟也。弟为诸君所困,故来救之。布性不喜合斗,但喜解斗耳。’布令门候于营门中举一只戟,布言:‘诸君观布射戟小支,一发中者诸君当解去,不中可留决斗。\"布举弓射戟,正中小支。诸将皆惊,言\"将军天威也\"!明日复欢会,然后各罢。”
《三国演义》的描述跟《三国志》差不多,但却更详细,连射击距离,也通过吕布之口和纪灵之思写明了是一百五十步,古代五尺为步,吕布这一箭是在两百米左右命中目标——在没有瞄准镜的古代,能看清画戟小支,那得有一双鹰眼才行。
吕布那一箭有没有射中,估计吕布心中有数,其他人也只能看戟下的小兵“报靶”了。
《三国演义》中吕布的话说得很“公允”:“辕门离中军一百五十步,吾若一箭射中戟小枝,你两家罢兵,如射不中,你各自回营,安排厮杀。有不从吾言者,并力拒之。”
将小说和正史一对照,我们就会发现还是正史中的吕布“讲义气”——他先是强调了自己跟刘备的兄弟关系,而且还说明了这一箭射不中会如何:你们都别走了,就在我的营寨里来一场单挑!
用大将决斗定战争胜负,这种事情史料中的吕布是比较喜欢干的,当年李傕郭汜打着替董卓报仇的旗号进攻长安,建安七子中的王粲在城头亲眼看见吕布与郭汜单挑:双方让人马退后,吕布和郭汜在一对一决斗中,一矛把郭汜戳下马去——估计当时的铠甲比较坚韧,郭汜中了一矛并没有死掉,还跟李傕合兵,把吕布打出了长安。
郭汜不能认赌服输,这才有了王允之死、汉献帝流离,如果郭汜有些绅士风度,东汉的历史可能就要改写了。
吕布个人武功极高,所以比较喜欢单打独斗,他在真实的历史中,并没有说让刘备和纪灵回去整顿兵马两军对垒,而是当场斗将,那偏袒的意思建制已经写在脸上不藏着了:现在刘备一方有三员虎将,纪灵老哥一个,就是刘关张不群殴只单挑,纪灵又能打过哪一个?
纪灵的武功如何,正史中没有记载,但刘备、关羽、张飞有多厉害,那却是有目共睹的,张飞和关羽都是万人敌、熊虎之将,刘备也不含糊:他身长七尺五寸,垂手下膝,有武勇,从涿郡涿县“少年豪侠”首领,到安喜县尉、下密县丞、高唐县尉、高唐县令、平原县令、平原相,那都是“力战有功”,一刀一枪杀出来的。
我们有理由相信,即使按正史记载,刘备的武功也是超一流,单打独斗绝对能拿下纪灵,这可能也是吕布提出射戟不中就让两家单挑的底气。
吕布当时称纪灵方面为“诸君”,这说明纪灵绝不是单刀赴会,也是带了一些手下的,那么要是吕布射戟不中,单挑的二人就只能是刘备和纪灵了。
以《三国志》为依据,我们可以像吕布一样相信刘备一定能打赢,要是以《三国演义》为依据,似乎也得不出相反的结论——刘备在小说中,是可以跟吕布打几个回合的,穰山之战的危急关头,刘备甚至准备挥剑跟高览单挑。
有人说虎牢关三英战吕布时刘备就是帮倒忙,那肯定是没细看《三国演义》——关羽和张飞联手“战到三十合,战不倒吕布”,刘备挥舞双股剑参战,这才占了上风:“这三个围住吕布,转灯儿般厮杀,吕布架隔遮拦不定……枭雄玄德掣双锋,抖擞天威施勇烈。三人围绕战多时,遮拦架隔无休歇。喊声震动天地翻,杀气弥漫牛斗寒。吕布力穷寻走路,遥望家山拍马还。”
刘关张跟吕布打了多少回合,因为速度太快,观战的诸侯根本就数不清,而熟悉古代骑马作战规律的读者都知道一个回合是怎么回事,这就是说刘备跟吕布在那场激战中,也单独照面很多次,既没有被砸飞宝剑,更没有被画戟戳伤,所以吕布对刘备的武功还是颇有信心的。
反观纪灵,在吕布面前就表现得像个小孩子了——吕布将纪灵“一把扯回,如提童稚”,他能抓得住、提得动刘备吗?
要是手中没有长兵器,吕布在步战中能不能打过刘备都是个问题,所以吕布冠冕堂皇地说了一番“公平公正”的话,纪灵明知道自己只能借坡下驴,哪里还会去观察吕布那一箭射在了哪里?
吕布也是枭雄或准枭雄,自然知道刘备不想打、纪灵不敢打,那么这就是他扬名立万的大好机会:只要箭头跟画戟碰出一点响动,那就是射中了小支,即使连边儿都没沾,小兵也会报告箭头被画戟小支弹飞,反正当时也没有高速摄影机,还不是“裁判”说啥是啥?
当时三家各怀心腹事,吕布那一箭有没有射中已经不是主要问题,读者诸君听了吕布那番话,肯定也会有自己的判断:在您看来,吕布那一箭有没有射中?如果纪灵较真儿说没射中,吕布肯定让他在刘关张中挑一个对手,或者直接跟刘备决斗,真打起来,纪灵是不是得命丧当场?
泓川证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